孙桂芝教授简介及学术成就
一、孙桂芝教授简介
孙桂芝教授,女,1937年12月生于山东淄博,系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博士后传承指导老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1990年入选全国首批500名著名中医药专家,担任肿瘤科学术带头人,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领域享有崇高学术声誉。
教育背景方面,孙桂芝教授1964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现山东大学),具备扎实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职业任职上,她长期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同时兼任中国疑难病防治研究委员会理事、国际癌症康复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北京肿瘤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药学会中医康复会理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专家、中国癌症康复会顾问,以及中央保健委员会委员、会诊专家、《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编委等重要职务,深度参与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肿瘤防治科研及中央保健诊疗工作。
二、孙桂芝教授学术成就
孙桂芝教授虽出身西医院校,但自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后,始终秉持对中医经典的深度学习与实践,深刻认识到“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历代医著蕴含无穷学术养分”。她主动追随院内名老中医抄方研学,广泛请教各科前辈专家,在临证中被中医药的诊疗智慧所吸引,坚持“有案必录、有论必记”的严谨态度,系统摘录历代名医关于肿瘤相关病症的论述、查阅中医核心期刊文献,对名老中医的优质疗效、独特治法、精妙选药及前沿见解深入钻研、消化吸收,最终融会贯通中西医理论,构建了扎实的中西医结合学术根基。临床诊疗中,她始终坚守“辨病在先、辨证为主”原则;科研工作中,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通过实验研究验证疗效、升华理论,形成“临床-实验-临床”的闭环研究模式。
(一)中药抗肿瘤实验研究与疗效转化
依托自身扎实的实验技能,孙桂芝教授率先开展中药抗肿瘤及放化疗毒副作用防治的实验研究,勇于探索临床有效方剂的科学机制。她先后针对16个临床疗效显著的方剂开展系统性实验研究,尤其在中医药防治放化疗毒副作用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通过大量实验筛选,**构建“健脾益肾法防治胃癌化疗毒副反应”研究体系**,据此研发的“健脾益肾冲剂”成功转化为临床新药。该疗法目前已成为我国肿瘤临床防治化疗毒副反应的核心治疗法则,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化疗患者的耐受性与生活质量。
(二)国家课题攻关与肿瘤诊疗思路创新
在国家重点课题研究中,孙桂芝教授持续推动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理论与实践创新:
-“七五”期间,她在“健脾益肾法”基础上延伸提出“扶正培本”治法,用于防治各类肿瘤放化疗毒副作用;同时针对胃肠癌术后转移复发的临床难题,提出“胃肠癌术后属‘气血亏虚、邪毒未尽’”的核心病机,在健脾益肾基础上强化解毒抗癌功效,研发“扶正解毒口服液”,确立“肿瘤术后以扶正解毒为主防治转移”的新思路。这一观点与现代医学研究高度契合——近年美国科学家研究证实“炎症是促进肿瘤术后转移复发的重要因素”,而该口服液中白花蛇舌草、黄芩等清热解毒中药的抗炎作用,也在后续实验研究中逐步得到验证。
-“八五”期间,针对晚期胃癌诊疗瓶颈,她创新性提出“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晚期胃癌”研究思路,研发“养胃抗瘤冲剂”。经“八五”期间系统临床验证,该冲剂配合化疗可显著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提升生活质量,已成功转让给江中制药厂进一步开发为临床新药,惠及更多患者。
(三)学术研究的系统性与延续性
从国家“六五”期间聚焦放化疗毒副作用防治,到“八五”期间深耕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再到近年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健脾益肾法、益气活血法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孙桂芝教授的学术研究始终贯穿“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实验结合”的核心主线,形成了系统性、延续性的研究体系,不仅推动了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理论的发展,更以扎实的临床疗效与实验证据,确立了其“临床与科研并重的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大家”的学术地位,为我国中医药防治肿瘤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 标签:
- 中医科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