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在线服务 >>健康常识

【科普】恶性肿瘤相关脑梗死

发布时间:2020-08-31 浏览次数:
字号: + - 16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是发生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脑梗死风险中的90%可归咎于10个简单的危险因素,它们依次是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

  新近的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脑梗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提示恶性肿瘤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脑梗死的发生。在恶性肿瘤合并脑梗死的患者中约有20-40%的患者缺少传统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房颤等脑卒中危险因素,提示这部分患者脑梗死的发生就极可能与恶性肿瘤有关,被称为恶性肿瘤相关脑梗死(cancer related stroke)。

  发病原因:

  2010年国外首次报告1例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该患者无常见的脑卒中危险因素、脑内出现累及多个动脉供血范围的梗死灶等特点时受到关注。为了更好地探讨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KIM 等连续收集并分析了 256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发现有 348 例合并活动性恶性肿瘤,其中71 例(20. 40%) 患者无常见脑卒中危险因素或病因、外周血D-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以及脑内出现累及多个动脉供血区的多发梗死灶,并据此提出,具有上述临床特点的脑梗死即可能为恶性肿瘤相关脑梗死。同时,对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及头颅MRI病灶进行分析后发现恶性肿瘤患者组伴高血压、糖尿病、房颤比率及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普通脑梗组,肿瘤并发脑梗组患者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普通脑梗组及体检对照组,肿瘤并发脑梗组患者头颅MRI多发脑梗病灶明显较普通脑梗组增多。得出结论:肿瘤相关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与普通脑梗患者不同,血液高凝状态,血液凝固性升高导致的血管内微小栓子形成,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相关脑梗死的发生。目前,上述发现已经被认为是识别恶性肿瘤相关脑梗死的最重要线索。

  相关影响因素:

  最近有研究观察到恶性肿瘤相关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可能还包括外周血恶性肿瘤相关抗原、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水平升高,而与恶性肿瘤相关的放疗、化疗、激素治疗等措施也有可能增加脑梗死发生的风险,因此,恶性肿瘤的治疗措施对脑梗死发生的影响尚有待观察。此外,恶性肿瘤的细胞类型、生长部位和生长状态等因素复杂多样,将导致恶性肿瘤相关脑梗死发生机制多样性,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坏死,从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及体征。因此恶性肿瘤相关脑梗死发病机制还需今后进一步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特征性的恶性肿瘤相关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还会被逐渐发现。

  病理生理过程:

  脑梗死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分为以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为主的脑动脉病变期和脑动脉内血栓形成伴有脑组织缺血坏死的脑组织损伤期。急性脑梗死的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在发生不可逆的梗死脑组织的周围往往存在处于缺血状态但尚未完全梗死的脑区域(即缺血半暗带)。挽救这些缺血半暗带是急诊溶栓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临床症状: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影像分类及表现:

  1. 缺血性梗死:缺血性梗死CT上见低密度灶,其部位和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呈扇形,基底贴近颅骨内板。2-3周时可出现“模糊效应”,病灶变为等密度而消失;增强扫描可见脑回状强化。1-2个月后形成低密度囊腔。


  2.出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


  CT上在低密度脑梗死灶内,出现不规则斑点、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占位效应较明显。

  3.腔隙性梗死:腔隙性梗死系深部髓质小血管闭塞所致。低密度缺血灶10-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中老年人常见。


  防治措施:

  由于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恶性肿瘤相关脑梗死的防治尚无可行的方法。然而,新近研究显示,血栓事件是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预防性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抗凝药物可以有效减少癌症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注意生活方式,改掉抽烟、酗酒、熬夜、久卧久坐、不运动的不良生活习惯。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避免暴喜、暴怒、忧虑等精神刺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好血压、血糖等。定期的复查随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