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桓兴读书会之《医学人文》解读 ——尊严疗法

作者:医院办公室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 发布时间:2017-07-31 浏览次数:
字号: + - 16

时至今日,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医学人文只不过是一种职业道德宣示,观念上、实践上都被空壳化、边缘化了,仿佛是虚无缥缈的屠龙之术,缺乏明晰的理论谱系、临床规范和路径,更无法考核评鉴。其实不然,医学人文的内容主要涉及发展趋势、临床伦理、法律常识、沟通技巧、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等主题。

我院读书会以《医学人文》为参考文献,共同学习、分享人文知识。2017726日,由我院综合三加科护士长在桓兴读书会为大家阐述《医学人文》之尊严疗法与临床实务。

 

 

 

“人的尊严”是指人的尊贵和庄严;指人具有一种高于物和其他生命形式的、且令他人敬畏,独立而不可侵犯的身份或地位。在尊严疗法中我们主要探讨的是“临终尊严”,它包括:症状控制、保持身体完整、有自主权与隐私、被尊重、个人事务处理妥当及平和的面对死亡等。

维护患者尊严是医疗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尊严疗法是一种针对临终患者的个体化、简短的新型心理干预法旨在减轻患者的悲伤情绪,提高其人生目的、意义、价值感,降低精神和心理负担,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尊严感。

1995年,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教授chochinoy等开始探索影响临终患者尊严的因素,并发表于关于尊严的研究,于2002年创立了尊严模型。尊严模型建立在对接受临终关怀的癌症患者质性研究的基础上,此模型认为,临终患者的尊严受三方面因素影响,即疾病相关症状因素、维护个体尊严因素、社会因素等。

2005年确立了疾苦语境中的尊严谱系,以此作为理论框架,柯奇诺夫等正式提出了尊严疗法,尊严疗法的发展经历了4各阶段:一、探索阶段;二、理论的萌生;三、干预和检测工具调试阶段;四、推广阶段。

尊严疗法已在国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存在着文化差异,尊严疗法的主题条目需要结合我国本土文化特点,探索影响我国患者尊严的因素,进行文化调试,改进模板式干预方法,这将更有利于尊严疗法在国内更好的开展。临床实践中应借鉴国外经验,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工作纲目,适应中国患者的需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刘巍团队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结合中国患者情况总结出的一套WARM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与尊严疗法有所契合,今后通过两种模式的取长补短、有机结合,进一步实践、创新和发展,将为中国的癌症患者探索出尊严疗法的中国模式,为升华患者的生命意义,提高尊严感做出有意义的尝试。

  • 标签: